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公共产品视角的语言供给经济学分析——以教育部调整汉字写法为例

2011-01-15分类号:H0-05

【作者】祁毓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网络效应、语言的政策性和语言滥用的市场失灵使语言的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强化。语言是公共产品但不是纯公共产品,宜采用以政府供给为主、其他主体供给为辅的混合供给方式;语言的使用主体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因而语言的供给要采用分类供给形式;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其供给过程要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偏好和意愿;语言的调整是制度变迁的一种体现,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调整的路径依赖性,并将其纳入到制度变迁的成本中予以考虑。政府作为掌控资源的语言规划的决策者,在语言调整的博弈过程中,要做到中立,最大限度地反映主流文化和主流使用主体的意愿。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需求主体偏好  语言规划  语言调整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课题(2010S0601)“英语语言国际推广对孔子学院办学的启示:语言学和经济学研究的视角”
【所属期刊栏目】西部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