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肉牛生产区域集聚及成因
2013-10-25分类号:F326.3;F224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动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000年以来,肉牛生产地区逐步从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的中原等区域向饲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转移。进一步研究其成因,结果表明:资源条件、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和空间互动效应对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技术、空间误差自相关性、农业劳动力数量、草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对中国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机会则具有明显
【关键词】肉牛生产 区域集聚 空间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规律及财政扶持政策研究”(71173220);; 2012年、2013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肉牛均衡模型构建及供需展望”(0052012011;0052013011)
【所属期刊栏目】技术经济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