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还是“经济人”:中国扶贫制度中的人性困惑
2011-03-15分类号:F323.8
【部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扶贫制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以及民主的缺失,进而降低了扶贫绩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于"道德人"的制度安排因扶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端以及腐败行为而失去解释力,使得以"经济人"的属性来看待政府扶贫行为成为必要。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扶贫参与制度和扶贫权力约束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扶贫行动。
【关键词】道德人 经济人 扶贫制度 扶贫行为 制度安排 扶贫绩效评估制度 扶贫参与制度 扶贫权力约束制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ZZ002)“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07ZK2011)“湖南省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模式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西部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