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外贸易的经营与利润
1992-04-01分类号:
【部门】
【摘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解除海禁,设立海关,允许商人出洋贸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海关贸易规模之巨、出洋商人数量之多,都超越前代。过去治清代海外贸易史的学者,多从宏观的角度考察外部状况。然而,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否,同其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本文力图探讨清代海外贸易经营方式和利润分配的特点,以便了解海外贸易的全貌。 一 清代海外贸易具有如下四种经营方式: 其一是自船自营型的。船长不仅拥有船舶,而且置货亲自出洋,实现贸易和运输一条龙。由于总投资额颇大,船长不是富家巨室,也须倾注家业,造船置货。他们的商船通常只能是中小型船只,而且出洋时仍然招揽其他客货。清初去日本贸易的船长有些就...
【关键词】海外贸易 贸易史 总投资额 利润分配 康熙二十三年 贸易规模 日本贸易 利息率 中国贸易 贸易制度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