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落地中“钉子户”治理机制的变迁
2016-05-06分类号:D630;F321.1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项目进村中的"最后一公里"主要是指"钉子户"治理困境。综合全国多地调查经验,从实践中提炼出行政治理和社会治理两种"钉子户"治理机制。前者通过行政动员治理"钉子户",形成了一套县乡村、包工头、"钉子户"之间的分利秩序,导致乡村去政治化、农民无参与主体性、基层治理合法性危机的社会后果。而后者则是通过社会动员治理"钉子户",形成了村(组)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再分配秩序,激活了乡村政治和农民参与主体性,但在分配型民主逻辑下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在国家无法与9亿小农建立直控式治理的前提下,需要具有一定自主政治空间的乡村社
【关键词】行政治理 社会治理 乡村政治 “钉子户” 分利秩序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项目(14JZD030)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