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在交往和代表的循环中发现民意——微博“围观”引发的思考

2012-09-10分类号:D034

【作者】张颖  
【部门】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摘要】"微博"成为民意聚集的平台,反思它聚集和表达民意的方式,本质上是民众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围观"。它固然是民意最直接、最自发的表达,但缺乏整合,尚不能说形成了对制度化的"表达"。这种民意机制产生根本冲击的力量,甚至在补充"代表"作为民意机制不足的方面也效果有限。从出现的合理性来看,"围观"通过民众自主交往表达民意,是民主实践对"代表"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必然结果;从其效果而言,要真正实现对"代表"这种民意机制的补充,就要对"围观"这种自发的民意表达机制进行法治整合——其中,"交往"作为"围观"等民意自发表达过程
【关键词】围观  交往  代表  民意  法治整合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