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主体的“老好人”化:原因分析与后果呈现
2013-05-10分类号:C912.82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后税费时期,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农业型村庄中,不得罪人、缺乏原则性的"老好人"成为村治的主体。税费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带来的系列后果,如村庄治理权力弱化、村庄集体资源匮乏等,成为理解"老好人"治村得以出现的制度层面原因;另一方面,"老好人"治村现象的出现与村庄社会变迁以及村庄内生型力量彰显有关。"老好人"治村是上述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村治主体的"老好人化"导致村级组织悬浮、基层矛盾凝聚、村庄秩序瓦解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后果,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老好人 税费改革 村庄社会 村庄内生力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KS01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1142)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