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社理性”到“村社制度”:理解村庄治理逻辑变迁的一个分析框架⒇
2014-03-10分类号:C912.82
【部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关键词】组织租 村社理性 小农村社制度 乡土伦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71006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25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SH08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SH026)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