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屈原“他人”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2010-07-20分类号:B222.9
【部门】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先秦时期中原王道文化和天命惟德观念普遍流行,"他人"思想融合在仁政的推崇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之中。屈原作为楚国王族的后裔与政治家,其"他人"思想虽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旨归,"哀民生"而行"美政",但先楚文化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屈原将主体对他者的的道德责任从儒家以直报怨的相对责任推进到九死未悔的绝对责任。"受命不迁"作为屈原"他人"思想的生成起点,不仅强化了主体的伦理特质及其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民生禀命、各有所错"也为他者绝对他性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关键词】屈原 儒学 他人思想 天命观 道德责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ZX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09JJD720021)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