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空间转型耦合机制——以苏州为例
2016-12-26分类号:TU982.29;TU241.4
【部门】苏州科技大学地理与资源学系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关键词】乡村居住空间 新型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 土地权益捆绑 苏州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5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19;51578352)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