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淘宝村”:走出乡村城镇化困境的可能性尝试与思考——一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2016-05-20分类号:F724.6;F299.21;F323
【部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化镇为市",实现"农民市民化"。而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特质及模式已经固化成为某种"路径依赖",这使得当下乡村的城镇化陷入以"农民主体缺位"为核心特征的困境,最终导致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地"规训"。基于此,本文依托浙江省青岩刘村这一典型案例,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解释了"淘宝村"的出现、演变、特征及意义。正是借助互联网经济和技术创新,"淘宝村"将乡村传统和现代因素有效融合,在赋予农民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体配套式"现代化改造,让乡村城镇化真正能够"记得住乡愁"。"淘宝村"也因此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层面提供了创新性的启发。
【关键词】“淘宝村” 新型城镇化 互联网+ 大众创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特色文化城市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0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