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损失的发生机制与治理举措分析
2016-11-25分类号:F326.11
【部门】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粮食安全 产后损失 粮食流通 适度加工
【基金】铜仁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武陵山区山地经济发展研究”(trxy DF14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