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中的“政治性蓝天”——来自中国地方“两会”的证据
2016-05-17分类号:D624;D628;X51
【部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摘要】地方政府和官员更重视环境保护还是经济增长,目前尚有争议,但在政治敏感时期,地方政府有更大的激励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营造一种暂时性的"政治性蓝天",这并不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189个城市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城市"两会"期间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相对于平常时期,"两会"期间空气质量指数降低约5.7%。而且"两会"期间空气质量的改善主要发生在PM_(2.5)、PM_(10)、SO_2等考核更看重、民众更敏感的污染指标上,而对于NO_2和O_3等污染指标,则影响不显著。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发现...
【关键词】雾霾 “两会” 双重差分法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风险管理与经济效率分析”(批准号71525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批准号14ZDB14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