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吉林市为例
分类号:X523;F121.3
【部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摘要】经济增长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超过地下水容量时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根源。以吉林市为例,根据地下水污染状况、产业经济特征以及不同行业的水污染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吉林市产业发展具有资源依赖特征突出、重化工主导特色明显、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等特点,由此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通过加大不同类型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行业的效率改进与提高、大力推进公共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吉林市地下水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未来仍有大量结构调整工作需要推进。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地下水污染 污染特性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过程模拟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8164066)
【所属期刊栏目】开发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