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分类模式的反思与“理想类型”建构
2016-06-10分类号:G649.2
【部门】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在"国家急需"、"民众急需"的驱动下,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日受重视,但它在价值旨趣上存在着"学"重"术"轻、"普"重"职"轻等问题,在分类实践中同时存在着某些高等学校"有类不愿归"、"无类可归"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目前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尚未得到厘清。从知识、高等学校职能、人才培养类型等多个维度出发,紧扣"研究-教学"、"学术-应用"两大维度,基于"优、雅、实、用"四大价值基准,可以划分出学术类、通识类、应用技术类、技术技能类高校,形成一套新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这套分类体系诚非最佳,亦非定论,但它有助于探索解决目前高等学校分类的某些现实问题,也有益于中国高等教育全方位地承担起繁重而多样的发展使命...
【关键词】高等学校 分类模式 “理想类型”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广东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GD13CJY05);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委托研究项目“广东高校分类发展及其对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TJW2013002)的部分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