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影响
2016-10-28分类号:S153.622
【部门】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
【关键词】红外光谱法 秸秆还田 腐殖质含量 腐殖质结构
【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经费项目(SDAIT-02-06); 鲁东丘陵区小麦玉米水肥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2013BAD07B06-03); 高效海洋复合微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15ZDXX0502 B-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