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容量空间变化的研究
2016-03-04分类号:S152
【部门】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种植地、甘蔗种植地和梨树种植地为例,研究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干旱、中等和湿润土壤水分情况中土壤热容量的空间变化。通过对每个试验区面积为135 m×105 m的100个测量点进行土壤含水量测量,确定干旱、中等和湿润的土壤水分条件,并计算出土壤热容量。运用地统计方式,对土壤热容量进行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大小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土壤热容量的大小同样是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可见土壤含水量是引起土壤热容量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热容量的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热容量整体的空间结构比均为25%~75%,属于中等...
【关键词】土壤热容量 地统计分析 空间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3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BA118098); 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和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