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杂交后代保护性酶活性与越冬率分析
2016-12-07分类号:S565.4
【部门】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摘要】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关键词】冬油菜 白菜型 越冬率 保护酶活性 抗寒性 杂交后代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岗位科学家”(CARS-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白菜型油菜抗寒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构建”(314603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97); 973计划-油菜高产油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015CB150206); 国家863计划专项“强优势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4);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4G10000317);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45RJZG050);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B-049)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