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谋与企业逃税:来自国税局长异地交流的证据
2016-07-15分类号:F812.42;F275.4;D922.22
【部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国税局长异地交流制度为自然实验,利用此次改革导致的局长任职经历差异度量了地方的政企合谋,基于1998—2007年间的制造业企业和国税局长的匹配数据,研究了政企合谋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我们发现:本地晋升的局长(相比外地调入局长)政企合谋更严重,由此导致的企业平均税负相差17%;外调局长的效应在任期8年后完全消失;由于政企合谋根源于引资竞争,因此合谋导致的逃税仅存在于流动性足够高的企业类型,如外企和私企;政企合谋的逃税效应与税种的监管难度正相关,如企业所得税逃税较多,而增值税则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逃税 政企合谋 国税局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165;7130308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039;15YJC790097);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季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