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民族认同和外来思想的碰撞——20世纪初至二战前德国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

2016-02-25分类号:G40-09

【作者】赵康  
【部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20世纪末以前,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不被看重。虽然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古利特和凯兴斯泰纳等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但主要是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其著作进行翻译和阐释。魏玛共和国时期对自由民主的崇尚和许拉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译介,使这一时期德国教育学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有所扩大加深;一些教育学家将其民主思想转化在学校改革实践中。然而,这一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实践中不仅没有产生可观影响,还遭到德国主流教育界的篡改、冷遇和贬损,导致后来杜威在德国长久被误解。为究其根源,以教育史学家特罗勒的"教育语言"概念为研究工具,发现当时德国的教育领域被精神科学教育学以及支撑此学派的"教化"语言...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  德国  学校改革  民族认同  外来思想  民主主义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跨时空中对教育知识的吸纳、排斥与重构:杜威教育思想全球传播与吸收的历史考察”(课题批准号DOA130363)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