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不教”真的不管用吗?——与《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一文商榷
2016-04-05分类号:G424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摘要】基尔希纳、斯维勒、克拉克基于文献分析以及设计精良的控制性实验指出,"少教不教"教学方式"不管用",并使用人类认知框架与认知负荷理论对为什么"不管用"进行理论解释。本文从理论辨析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指出,基尔希纳等人的观点值得商榷。理论方面,对于人类的认知框架,阿特金森和希夫林的短时记忆模型已陈旧;对于认知负荷理论,其前提假设不可证伪、无法分离并测量三类认知负荷;实践方面,基尔希纳等的文献引用存在证实性偏见,大量文献指出"少教不教"在知识技能上的教学效果不弱于指导性教学,并且教学成果可以保持更持久,在发展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方面更具优势。最后,本文认为指导性教学与发现式教学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两者间...
【关键词】指导性教学 发现式学习 有指导的发现式学习 基于问题的教学 认知负荷理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课堂交互产生学习结果的认知模型与仿真”(BCA100023);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混合式培训研究”(2011GG053)
【所属期刊栏目】开放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