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明清山西解盐生产技术的演变

分类号:F429

【作者】黄壮钊  
【部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摘要】明代前中期,山西解盐的生产方式是直接入池捞采漫生盐,隆庆年间的大水致使各方不得不开始探索治畦浇晒的办法。由于部分解盐是在缺乏硝板的小池边进行浇晒,且当时的晒盐技术未能除去味苦的杂质,故不受市场欢迎,从而导致河东运司遭受割地减课的打击。在此背景下,盐运司开始让盐商参与晒盐的生产。明末清初的战乱导致负责捞盐的盐丁大量逃亡,盐运司推行"畦归商种"制,由盐商雇佣专业的技术工人来从事解盐生产,这为分段浇晒新技术的采用与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解盐  漫生盐  治畦浇晒  畦归商种  盐丁
【基金】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第五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批准号:AoE/H—01/08)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