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淮盐场“移亭就卤”与淮盐兴衰研究
分类号:F429
【部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摘要】因海势东迁,明清两淮盐场不断有"移亭就卤",成为淮盐发展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其他海盐产区的典型特征。表面上看,海岸东迁不利于淮盐生产,但淮盐正是通过"移亭就卤"的方式很好地适应了苏北海岸带环境变化,迎来长期繁盛发展。这种独特的盐作生态,存在了数百年。海涂淤进,草卤分离,煎盐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的特点决定了筅置亭场的方式与过程。"移亭就卤"是盐作生产对荡草、土卤、咸潮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另一方面又受制于社会经济状况。清末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移亭就卤"的积极性,亭场移筅为难,以至走向衰亡,淮南盐业遂衰。
【关键词】淮盐 海岸带 草卤分离 移亭就卤 明清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1764)“16—20世纪江苏沿海荡地开发的时空特征及环境适应”;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402002C)“15世纪以来江苏海岸演化与海岸带管理变迁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