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2016-01-25分类号:F327
【部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深入探讨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山东省禹城市与桓台县7个城郊型回迁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传统型村庄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资料,应用可行能力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及经济等3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行为响应评价体系,分析了典型平原农区农户对土地非农化的行为响应特征,揭示了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土地非农化是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与空间重构的过程,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包括由城镇征地、村庄扩展与农村社区化产生的直接影响与城镇辐射的间接影响,提升或降低了农户行为主体的生态、社会及经济福利;(2)不同类型村庄对土地非农化直接影响的...
【关键词】土地非农化 乡村 行为响应 可行能力 微观机理 典型平原农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乡发展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41130748); 北京市博士后基金项目“京郊村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优化调控研究”(2014ZZ-8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