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地权、租佃、市场:传统农村社会向富动力分析——以清末民初江西寻乌为例

分类号:F329;K25

【作者】温锐  陈涛  
【部门】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摘要】已有的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大都将清末民初赣闽边(即原中央苏区)传统农村社会定义为:地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地租比率奇高;土地租佃制是最残酷的"封建剥削",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然而,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及赣闽边相关史料,毛泽东视之为清末民初该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寻乌农村则是:土地占有并非高度集中而处于动态流转之中;地租率明显低于普遍认定的比率且为租佃博弈的双赢选择;土地租佃制是为当时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择优机制;总体呈现的是地权、租佃制与市场的结合及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富动力,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与悄然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传统农村社会  地权  租佃  市场  向富动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庭农场发展机制优化研究”(13BJY093)
【所属期刊栏目】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