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补分离”模式下中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价模型设计
2016-05-25分类号:F299.23
【部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2014年起公租房和廉租房两类租赁型保障房开始并轨运行,使得定价工作变得相对复杂。原"公租房"保障对象是收入跨度大、身份复杂的"夹心层"群体,定价以市场为导向;原"廉租房"保障对象是本地城镇户籍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挥"兜底"作用,定价以收入为导向。两者并轨以后,需要综合成本、市场、收入三个基本要素,该兜底的还是要兜底,该盈利的还是要盈利。结合学界的理论探索和各地的实践经验,按照"租补分离"的模式设计了定价模型,首先以成本和市场两个要素确定公租房的基准定价,然后根据"剩余收入法"确定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额,从而实现政府财政的可承受性,社会资本的可盈利性,低收入家庭的可支付性三个基本目标。
【关键词】租补分离 公租房 定价模型
【基金】成都市工商联重点课题(GSL2015ZD7)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理论与实践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