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耕地面积、劳动供给、工资水平与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一个理论模型及其门槛面板数据的实证

2016-05-25分类号:F299.2;F249.2;F323.211

【作者】许秀川  温涛  张卫国  
【部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研究院  
【摘要】以农户收益最大化为微观基础,从体现小农经济的城乡经济均衡入手,构建相应的城镇化理论模型,得到城乡劳动力均衡就业比重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耕地面积、劳动人口、城镇工资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的条件下,各因素对城乡均衡就业比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通过门槛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门槛效应的确存在。劳均耕地面积太小、要素集聚水平低,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释放和城镇化的推进,提高城镇工资水平,保持适度人口增长与劳动力供给将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应提高农业要素的集聚水平和农民工工资水平;推动现代化进程与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加快生育政策的改革,保持平稳的劳动力供给水平。
【关键词】城镇化  农民收入  耕地面积  门槛效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设计与战略选择”(12&ZD1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要素集聚与战略协同研究”(11&ZD04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新型农业现代化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构建研究”(2362015xk03)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