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对我国城市适宜规模探讨——一个理论扩展和实证分析
2016-10-01分类号:F129.9;F299.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对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拓展,详细分析了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机制。通过将基本公共服务因素和房价因素引入拥挤函数对拥挤效应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拥挤函数纳入增长函数,来构建分析稳态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显示,城市规模最后都会收敛于适宜规模,适宜规模是动态变化的,它跟城市经济状况,房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关,行政等级也会影响到城市的适宜规模。文章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2003-2012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基本吻合,房价和基本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对不同行政层级的城市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行政层级城市适宜规模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增长 房价和拥挤效应 城市规模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货币供应区域异质影响下房价和通货膨胀的联动机制研究”(71403283),项目负责人:余华义;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中国城市房价的时空联动机制研究”(14XNJ004),项目负责人:余华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适宜规模研究——新经济地理框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拓展和实证研究”2015(2015015),项目负责人:李怡达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