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工与劳动报酬份额
分类号:F121.3;F249.24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关键词】劳动报酬份额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CZH064);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TJTJ07—009); 南开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NKC0732、NKC1007)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