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集体谈判制度中工会的坚持与退让:德国和美国的历史比较

2016-04-08分类号:D411

【作者】罗斯琦  
【部门】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从美国和德国二十世纪的劳工运动出发,分析两种典型的集体谈判模式之间的关键差异,并试图探讨其历史成因。在战后经济复苏过程中,集体谈判在两国都得以制度化,然而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效果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制度的历史比较,认为最初两国工会都接受了改良主义的产业关系理念,但是在建立"社会契约"过程中德国呈现为社会伙伴关系,而美国则是劳资竞争伙伴关系。从根本上说,特定的历史条件虽然限制了劳工运动的空间,但是两国工会在与国家和雇主的互动中仍然各自有所坚持与退让,而这些选择最终构建了大相径庭的制度。同时,集体谈判制度作为互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各国长期的产业关系及其社会效果。
【关键词】集体谈判  社会民主  产业关系  劳工运动史
【基金】2014年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对抗、服从与同意——达成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探索”(140902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