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接触与社会距离——市民与农民工群际关系研究
2016-07-25分类号:D412.6;C912
【部门】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社会距离是衡量群际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依据2014年"南京市城乡居民调查问卷"数据,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接触的角度分析了市民与农民工间的社会距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社会距离影响更为显著,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越长,主观阶层地位越高,感知到的社会距离越小,而市民主观阶层地位越高,对农民工施予的社会距离大;群际接触也有助于消减二者之间的隔离,促进相互融合,其中,社区参与程度、他群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对于两类群体的距离感影响均显著,居住环境只对农民工影响显著。如果具体到通婚意愿,社会经济地位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农民工,群际接触对于改善市民对农民工通婚意愿影响有限。
【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 群际接触 社会距离 通婚意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研究”(12CSH015);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13JZD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义务教育后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分化研究”(2013B11914)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