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对草鱼肝胰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015-11-15分类号:S965.112
【部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正隆水产种业公司 湖北省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摘要】以全程摄食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苏丹草和浮萍、苏丹草和浮萍三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草鱼(初始体重为0.25~0.30 g;终末体重为50~100 g)为实验对象,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肝胰脏指数、肝胰脏脂肪含量、肝胰脏组织学结构、肝胰脏超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观察。结果表明:摄食饲料+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细胞结构均较为正常,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白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单独摄食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和细胞形态正常,但白蛋白含量较低,个体消瘦;单独摄食饲料组的草鱼,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大量蓄积,致使肝脏细胞坏死,肝脏功能下降。
【关键词】草鱼 养殖模式 肝胰脏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6-39);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