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论唐代诗歌中“柳腰”传统的缘起

2015-09-15分类号:I207.22

【作者】刘倩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摘要】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柳腰  柳树  细腰  唐代  诗歌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