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师资文化要义——“师说”辨析
2015-09-15分类号:G451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先秦儒家倡导尊师,其主张的"师"与"天"、"地"、"君"、"亲"并尊之说,对后世影响甚大。到了唐代,现实的教师状态成为有识之士反思的课题,韩愈的《师说》首开风气,故而可视之为一分水岭,古代师说也因之可分为前后两期。两期师说的核心议题,乃是师道问题。师道并非对举"师德",而是师资文化,属"教"—"道"—"师"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具体可分为治国的"尊师之道"、学子的"求师之道"以及师者的"为师之道"。三者的权重有别,"尊师之道"最重,"求师之道"次之,"为师之道"又次之。
【关键词】师资文化 师说 师道 尊师之道 求师之道 为师之道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