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途径的经济学分析——以云南省哈尼梯田为例

2015-11-10分类号:G122

【作者】庞世明  孙业红  魏云洁  刘某承  
【部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本文应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哈尼梯田为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3种主要途径:生态补偿、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基本结论为:13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途径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理论进行阐释。2生态补偿属于一种庇古方法,只有在使用市场机制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才应该作为替代性的合约使用。3有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本质上都是科斯方法,长期来看,其效率高于庇古方法,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应发挥主要作用。43种保护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保护时期发挥不同的保护作用,在政府主导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注意政府干预市场和有效监督市场的度。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  经济分析  生态补偿  有机农业  可持续旅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01580;41201586); GEF项目“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编号:GCP/GLO/212/GEF); 北京联合大学新起点计划项目(编号:Sk10201510);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编号:CIT&TCD20130513)
【所属期刊栏目】世界农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