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作用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一个新李斯特主义的解读
2015-12-15分类号:F424
【部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展国家,其工业化道路具有由国家主导的特征,偏离了工业化的"自然"模式。然而,国家参与工业化是世界经济史的常态而非例外,因为工业化本身是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非经济的政治—军事维度。中国的工业化始于军事动机,但由市场主导并以私人资本为主体的工业化更具成效。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国家缺位阻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并激起了国家"凌驾"市场的反向运动。一种新李斯特主义的演化图式认为,工业化是由国际竞争引发的、国内具有不同观念的精英斗争的结果。精英可以具有多样化的动机。当那些具有整体及长远利益观的精英占据上风,并找到适宜的手段高强度地参与国际竞争时,工业化就能够启动并...
【关键词】工业化 国家 新李斯特主义 历史方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22)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