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思考——以最高人民法院23号指导案为例
2015-04-28分类号:D922.294
【部门】扬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消费者的日常购物中,针对猖獗的假货,为了趋利避害,出现了一群扛着"打假"旗号的代言人。"打假名人"王海在"买假牟利"的诉讼维权过程中在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得到的却是不同的判决结果,法院的权威的一致性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基于现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23号指导案例,它为法官在类似案件的裁判中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判决标准。
【关键词】知假买假 惩罚性赔偿 司法实践 指导案例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2014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SJLX_0592)
【所属期刊栏目】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