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转换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为例
2015-02-10分类号:C912.82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 空间行为模式 转换 土地撂荒 武汉市新洲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66);;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然科学)资助项目(CCNU12A01002)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