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框架下的中国制造业本土市场效应测算
2013-02-20分类号:F424;F752.6;F224
【部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双边贸易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测算,忽略了"第三国效应",导致实证结果难以精确的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本文在Behrens多国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变量,构建了动态多边模型。利用1980—2003年CEPII-BACI数据库中ISIC-3数据和世界银行的"Trade and Production database",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需求份额和出口份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测算了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边框架中内需的作用被削弱,整体制造业出口存在弱本土市场效应;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得到强化。
【关键词】本土市场效应 多边模型 制造业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扩大内需条件下提高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研究》(11JJD790036);; 南京大学“跨学科科研创新基金”(2012CW09)
【所属期刊栏目】南方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