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年~2012年
2015-11-20分类号:F323
【部门】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笔者基于偏离-份额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年~2012年间农业产值结构、区位、增长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值实现能力相对较弱,其农业产值地位与粮食产量地位严重不符;种植业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地位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值增长潜能和实际增长存在偏差;各粮食主产区之间农业产值的结构效益、增长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为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必须重视粮食产量及价值的提升;鼓励和扶持第二大农业产业类型,逐步形成稳定的多元化大农业格局;在高效产粮区建立"农业特区",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
【关键词】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基金】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项目(14SKJD05);;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15ZBYB09;15ZBLPS05)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经纬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