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荷兰病”影响中国财政收支格局的实证分析
2010-08-01分类号:F812
【部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式"荷兰病"来源于中国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空前繁荣。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整体财政能力增强和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外债结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文章最后建议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荷兰病 体制惰性效应 财政收支 财政政策
【基金】龚秀国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08BJL001)“中国式荷兰病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