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报酬份额:理论与实证
2013-03-01分类号:F249.2;F224
【部门】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
【摘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市场潜力、劳动异质性与劳动报酬份额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就业密度等空间集聚因素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并分时间段和东中西部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密度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潜力与劳动报酬份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对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和2003-2010年时间段两者呈正向关系。受教育质量和技术进步类型的影响,平均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对劳动报酬份额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实证结果也表明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的确呈"U"型变动。
【关键词】市场潜力 就业密度 劳动报酬份额 新经济地理学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9&ZD011);; 西南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0202);; 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机制研究”(Hjsk2012-67)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