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
2008-05-15分类号:D422.0;F320;F224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94 北京100094
【摘要】通过采用生产、保护和分利模型,并利用全国范围的行政村数据,对我国贫困村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条件下,贫困村基层组织可能承担着生产者、保护者和分利者的多种角色,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分利技术或寻租动力以及较多的潜在分利者情况下,贫困村的经济资源将以高比例保护、低比例生产的配置方式实现均衡,从而导致寻租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贫困村由此陷入了一个低水平均衡收益的"贫困陷阱"。为走出"贫困陷阱",政府应当采取加大扶贫力度,完善扶贫监督机制,将扶贫资金、项目和贷款制度化等各项措施。
【关键词】生产 保护 分利 贫困村 基层组织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