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进口汇率传递效应及国外出口商定价能力——产业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2011-04-12分类号:F832.6;F752.6;F224
【部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信证券
【摘要】本文在局部均衡框架下建立了引入进口关税的成本加成模型分析国外出口厂商的定价行为,并构建了我国各产业的进口价格、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外出口商生产成本指数,利用分布滞后模型首次对各产业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各产业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都存在很大差异。以采掘、皮革、冶金和纺织为主的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价格传递弹性普遍较高,甚至超过具有高附加值的机械产业。资源类中以进口稀有金属为主的采掘业长期传递弹性最高。短期内,几乎所有产业的外国出口厂商都会通过调整成本加成来吸收汇率变动;而在长期,汇率变动基本上对各产业进口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传递,尤其资源类产业更倾向于采取生产方货币定价...
【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进口价格 定价能力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 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71003112)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金融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