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村民视角审视农村土地银行的运行基础——以成都“试验区”为个案

2011-07-15分类号:F301;F224

【作者】曾庆芬  
【部门】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考察农村土地银行履行融资中介职能的需求基础是否具备。研究方法:构建农地抵押贷款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成都"试验区"调研数据进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少部分村民对土地房屋为抵押品的债务融资有需求,经商阶层最强烈,但总体态度谨慎。(2)制约村民需求的因素包括抵押融资交易成本及风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等。研究结论:农地抵押融资是农村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现阶段构建专门的农村土地银行的基础尚不具备,农地抵押融资业务可依托现有金融机构开展,并需要十分重视降低农地抵押融资成本和村民失房失地风险。
【关键词】土地经济  农村土地银行  Probit模型  抵押贷款  融资意愿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农民的农地抵押意愿及农村金融创新路径——基于成都市试验区的实证”(SC10B005);; 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09SBS003);;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SZYZJ27);; 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9&Z001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