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2015-05-17分类号:F124
【部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既有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主要将视角聚焦于单个区域,忽略了空间关联性因素,而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四化同步区"研究发现,这是平衡各个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与地区间四化同步水平俱乐部趋同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PLS通径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省级层面和2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两个空间维度的四化同步水平的面板数据库,据此对"四化同步区"的形成机制与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样本配对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地区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补性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②运输成本与"四化同步区"形成具有正"U型"关系,存在运输成本的阈值使得同步区内次区域间从以空间竞争效应为...
【关键词】四化同步区 空间连续性 次区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批准号13AZD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的开发区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批准号14YJC79001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的产业升级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13NDJC009Z)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