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
2009-06-26分类号:F249.2;F299.27;F224
【部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摘要】在中国城市增长和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逐渐由"职住合一"向"职住分离"演变。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位选择的经典理论和最近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城市的制度环境特点,建立了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北京市的两套就业者微观样本实证研究了各种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机会三大类)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北京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工作机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通勤时间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中特有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转型特点,增加了"居住—就业"空间...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居住 就业 通勤时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03017)项目;;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7001)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