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
2011-08-20分类号:F224;F832.3
【部门】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英国米德萨斯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单阶段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并对所有制效应、治理结构变化的选择效应和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①研究发现,不良资产对成本效率有着很强的膨胀效应,因此利润效率指标能更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较强的选择效应(即"选摘樱桃"效应)反映了外国投资者选择了利润效率好的银行进行投资。从长期来看,外资参股对银行利润效率具有负面的影响;银行首次发行新股虽然在短期内改善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但从长期来看对利润效率也有负面影响。上述发现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 单阶段随机前沿模型 成本效率 利润效率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5JA790065)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