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还是“私民”?——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大陆中学生公民德性调查与分析
2015-06-20分类号:G631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取向;在公民德性的结构方面,则表现出经济德性优于政治德性和社会德性;而在公民德性的行动层面,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中学生公民德性特点,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化不足是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深层原因。
【关键词】公民德性 现代化 公民 私民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基于媒介批判的立场”(课题批准号:CEA120119)阶段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科学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