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调整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30分类号:F321.1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国家强化农地产权稳定的政策导向与普遍存在农地调整的现实,构成了中国农地制度运行中的重要反差。本丈基于农地调整的机理分析与模型估计,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农地制度所内含的"均分"基因和植入的"变更"基因,增加了农地调整的概率。第二,人地关系紧张的地区,农地调整更为频繁;农户家庭中女性成员比例上升、家庭成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和物质资产水平提升会加剧农地调整。第三,政治关联会增加农地调整发生概率,农户排他能力会促进农地调整,农户处置能力则会抑制农地调整。通过模拟政象性"赋权"对农户行为能力的影响,本文发现,强化农户行为能力能够起到抑制农地调整的效果。
【关键词】农地调整 制度环境 资源禀赋 行为能力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滚动计划项目“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编号:IRT-14R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编号:713330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土地出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编号:12CJL0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土地出让视角的政府间竞争研究”(编号:11YJC630103);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1项目“城镇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编号:2012211QN02)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